您当前的位置: > 会员动态 > 会员动态
贵州省城镇化步入加速期
编辑:sh-gzcoc.com  来源:上海贵州商会  日期: 2009-7-9
71,第31次省长办公会在贵阳召开。加快贵阳市城市轨道建设,完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拓展城市功能,成为此次办公会的主旨。这既是加快贵阳城市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贵州省深入实施大中城市发展带动战略的折射。

  626日,为了在全省营造关注城镇化、研究城镇化、推进城镇化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由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贵州省经济学会主办的“2009贵州·平坝城镇化高峰论坛”在平坝举行。

  513日,第25次省长办公会选择在遵义召开,专题研究遵义市城市规划建设问题。无独有偶,同一天,《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组评审。

  一系列推进城镇化的规划相继审议或“出炉”,全省从上至下高度关注城镇化的氛围越来越浓烈。

  随着铁道部与省政府今年3月在京签署加快贵州铁路建设会议纪要之后,贵州打造城际快速铁路系统和构建通往全国的7小时快铁交通圈的构想离现实又接近了一步。

  已启动的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体系建设,把贵州提前带入新一轮大交通“提速”期的同时,也为贵州省加快城镇化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战略选择:“以大带小”的实施

  推进城镇化要有突破,必须充分发挥大中城市加快发展的龙头作用,带动建设一批具有产业支撑、富有地域特色、人居环境优美的城镇集群。

  近年来,着力“以大带小”成为众多场合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把“加快实施大中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形成富有特色的贵州城镇体系,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作为贵州城镇化的奋斗目标。强调按照城乡统筹、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协调发展。

  建设贵阳城市经济圈、实施省城龙头辐射带动战略,被写入了贵州“十一五”规划。

  城镇化,成为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战略支撑。

  而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中城市带动战略”正在贵州全面实施,以贵阳为轴心,遵义、安顺、六盘水为重点,具有千万人口容量的城市经济带正在逐步形成。

  作为城市扩容和提升之举,贵阳市启动全新的立体交通网路建设,促进新老城区一体化,“贵阳城市经济圈”外延扩大。

  围绕贵阳至重庆快速铁路的立项,遵义市以新火车站建设为中心,实施城市“东扩西控”,工业园区开始重新布局。

  以打造现代新型城市为突破口,重新定位的安顺西秀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坚持扩容和宜居两大重点,围绕市中心城区和平寨、红果两个次中心城市,六盘水再掀城镇建设高潮。

  城市发展的现实选择:规划须先行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规划处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

  2008年末,贵州省城镇化率29.1%,接近30%

  2008年,贵州省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超过800美元。

  为了如期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全省城镇化建设目标,提高城镇化水平,2007年,贵州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我省城镇化工作的通知》第一条提出:抓紧对各级各类城市规划进行修编。

  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不言而喻。

  今年年初,征得贵州省政府同意开展的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目前正在向国家进行相关程序的申报。

  日前,《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组评审。

  为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今年,贵州省将重点指导各地开展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提高控规的覆盖面、质量和实用性。

  延长城市的寿命,贵州正力求避免因规划造成的浪费和失误。

  优化外部条件:城市路网先行

  除了科学的规划,作为优化一座现代城市发展外部条件的路网建设也不可或缺。

  “十五”期间,贵州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0.6个百分点。

  进入“十一五”,3年时间,我省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0.7个百分点,仍低于全国发展速度。

  29.1%30%,从初级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0.9的差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

  按照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城镇化水平只有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才算真正进入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

  贵州正是搭上了以交通为龙头的基础设施优先发展这趟“车”,城镇化提速的实现才有了可能。

  当贵阳打造“半小时全市互通、7小时连通全国”的立体交通网规划一公布,山东兖矿集团立即决定:对原计划投资25亿元在开阳建设大型合成氨项目追加资金25亿元,扩大项目建设规模。而强化连接金阳新区和老城区的三桥、马王庙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提升了该片区物流通达能力和客流疏散能力。

  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突围”,这就是贵阳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挥出的制胜一拳。

  也正是大力实施城市路网建设,城镇化需要的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进一步体现。可以预见,未来发达的交通网络这张“王牌”,不仅从时间、空间上便捷了物资、人才、信息、资金等经济要素的流动,还逐渐成为吸引投资的重要砝码,让城市优势产业的提升、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立竿见影。

  “破”与“立”的理论实践:路径选择差异化

  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贵阳城市经济圈、黔北综合经济区、东南部特色经济区的区域定位,贵州省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展开了城市“扩容”,工业重新布局,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然而,地域优势和区域特点注定了推进城镇化路径大有不同。选择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和突破口,从理论到实践,贵州正在经历一场“破”和“立”的过程。

  必须破除“等、靠、要”和“政府大包大揽城市建设的福利事业”等保守依赖观念,树立“城市建设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和“多元化筹资搞城建”的超常规发展观念;必须破除“遍地开花”的发展路径,树立非均衡发展理念,正视城镇化成长的差异性。

  有了这样的“破”和“立”,近几年来,贵州省各地结合实际,大胆创新,涌现出以“资本置换”为内核的都匀模式,以旅游业兴镇的荔波模式,以酒文化为依托的茅台模式等,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城镇扮靓各地,示范和辐射作用由之凸显。

  《贵州省“十一五”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十一五”,贵州将加快发展交通枢纽型、旅游型、绿色产业型、工矿资源型、商贸集散型和民族文化型等6大类城镇。

  加快形成富有特色的城镇体系,这是贵州的选择,也是贵州推进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字体: 【 字体颜色: 关闭
 ◆ 相关文章
  • 贵阳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举行2024年新春座谈会
  • 贵州铜仁VS 正企盟篮球友谊赛如期举办2024/1/20
  • 贵州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伍志兴
  • 书法家 邹贻让
  • 贵州汐曲酒业有限公司 郑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