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黔商学院 > 黔商学院
孤独的黔商将不再“孤”不再“独”
编辑:sh-gzcoc.com  来源:上海贵州商会  日期: 2009-7-9
  长期以来,提及贵州人,外人便立即想起那个寒酸的字眼——“穷”,似乎“人无三分银”成了人们对贵州人的唯一印象。而在“黔茶出山、黔菜出山、黔矿出山”等各种品牌塑造得如火如茶时,惟独“黔商”仍孤独于此!
  黔商的孤独,绝非“黔本无商”,只是黔商们多单打独拼,自闯天下,未打“组合拳”。未成整体,未成力量,加之对黔商的历史挖掘不深,宣传不够,故为外人知晓度不大!对于因此而造成的“孤独”,黔商们可是有苦难言。贵州籍著名策划人王志纲对此也深有感受,在今年广东贵州商会的成立大会上,王志纲听到的一句话印象极为深刻——“贵州没有商业的传统,贵州的历史上没有商帮”。其中的心酸,其中的孤独,想必每一个贵州人都深有同感。不错,不仅在外人,就是在贵州人的记忆里,沿着江河湖泊看到的都是湖广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而独不见“贵州会馆”。
  其实,翻开浩瀚的商贾之史,贵州之商可谓由来已久,其中不乏商贾大亨、有口皆碑者。
  明朝罗纪《赠邓景华南还诗》云:“黔商檐为舟,海贾舶作室。檐头雾霿霿,舶底浪潏潏……赏心適飞飞,舟子已侯日,彼迷寤斯言,勇撤弃簪笏。”罗侍郎此诗足证黔商之古远。
  清道光年间的黔商胡荣命,其在江西经商50余年,所开设的商店为名牌店,远近闻名。加之其以诚待人,童叟无欺,名声大著。晚年罢业回乡,有人欲以重金赁其肆名,胡荣命一口回绝,并说“彼果诚实,何籍吾名也!“黔商之商道足见一斑。
  黔商昔辉,今朝亦煌。今天,贵州亦可谓积聚了商的力量。走出大山和留在“家里“的贵州商人也都创造了辉煌。
  君不见,滇贵州商人已达40多万,他们主要从事建筑、房地产开发、高科技、餐饮、仓储、物流等20多个行业。成功的贵州商人不胜枚举。陈庆忠创建的新长征实业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在云南市场摸爬滚打,已发展成为集流通、服务、投资开发为一体的大型实业集团,业务覆盖汽车、钢材、房地产、影视文化、旅游投资开发等多个领域。贵州人蒙坤明创立的昆明博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昆明首个湿地双圆林景观社区——采莲郡一亮相,就夺得“CIHAF2006年度中国名盘”、“2006云南十大名盘”等多项荣誉。在泸黔商李建忠由于发掘了黔菜及黔文化的精髓,在泸创办了品牌企业“黔香阁”,且迅速发展成为一家名扬上海的高端餐饮服务企业。
  君不见,国酒茅台领航人季克良、神奇药业张芝庭、百灵制药姜伟、“老干妈”淘碧华……
  “屋里屋外”,黔商精英,层出不穷。
  既如此,黔商何以不具浙商、微商、川商、闽商之知名度?“黔商精英古来有,养在深闺人未识。”实践证明,孤军奋战,必然难成气候;闭关自守,注定井底之蛙。这大概是黔商风光暗淡之缘由吧!
  曾记否?600多年前,明朝江南巨富沈万三为来到贵州后,与奢香夫人结识,并为黔商古道的开辟献计献策,贵州高原开始出现了商业贸易的雏形。可以说,沈万三为贵州商业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甚憾的是,此股“贵州商业的清新气息”未能在黔商界扩散。黔商们还是习惯独行!
  1997年,从山沟沟走出去的贵州人在京成立了以“卫国兴黔”为旗帜,以“走出贵州、走入贵州、立足贵州、发展贵州”为工作方针的“北京贵州经济文化促进会”(别称兴黔会),把广大黔友积聚在一起,为贵州的发展献计出力。10余载,“兴黔会”在为贵州鼓与呼、尽其力中逐步壮大。今日黔商若能向此借签、学习,整合力量,重拳出击,想必境况大异。
  诚然,要改变“有来自古昔”的观念、行为,并非朝夕之易。欣慰的是,2007年6月6日,随着云南省贵州商会在昆明市的成立,标志着贵州在外省有了第一个商会,40余万在滇创业发展的贵州商人从此有了自己的“家”。之后,广东省贵州商会、北京市贵州商会、上海市贵州商会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立。这是否预示着“黔商出山正当时”呢?
  愿黔商不再“孤”!
  愿黔商不再“独”!
  (作者为贵州教育学院副院长、贵州省情研究会副会长)
字体: 【 字体颜色: 关闭
 ◆ 相关文章
  • 贵阳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举行2024年新春座谈会
  • 贵州铜仁VS 正企盟篮球友谊赛如期举办2024/1/20
  • 贵州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伍志兴
  • 书法家 邹贻让
  • 贵州汐曲酒业有限公司 郑金波